加强商标使用管理,这7种商标使用行为将被“重点关照”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商标使用管理的通知》。在经历了数年对“恶意注册”的源头治理后,监管的“聚光灯”终于全面转向了“使用环节”。
通知明确列出了七大重点关注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标志着商标监管进入了“全链条严管”时代:不仅要看你怎么注,更要看你怎么用。
结合此前的新闻报道与行业趋势,深知元商标为您深度拆解这份文件的核心逻辑,并梳理了真实典型案例,助您避开品牌合规雷区。
从“重注册”到“重使用”的必然转身。
回顾过去几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点在于“打击恶意囤积”和“非正常商标申请”,成功遏制了商标注册量的注水泡沫。但随着存量商标突破千万大关,“僵尸商标”、“炒卖商标”以及“挂羊头卖狗肉”的商标欺骗性使用问题日益凸显。
此次出台通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清理库存,激活资源: 打击占有资源但不规范使用的行为,让商标真正服务于品牌。
保护消费者,拒绝欺诈: 严打利用商标进行虚假宣传(如假冒“特供”、“有机”)。
规范市场,清理乱象: 对特别是电子烟、集体商标等高风险领域进行专项整治。
依据通知原文,以下七类行为被列为“红线”。请商家务必对照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