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看这一篇就够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对企业非常有帮助的一项公司资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后不仅可以获得市及区的认定奖励,还有税收减免、研发资助、优先获得融资贷款,还是获得其他各类政府资助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章:
高企申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企业要符合相应的认定条件,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提交,并通过专家严格评审打分,达到71分及以上的才能通过认定。
如未能达到高企认定分数,2019年得分65-70分的企业可入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简称「入库」),也有相应的奖励政策。每年入库的分数不固定,根据当年申报高企的数量和得分情况来划,但总的来说,越接近70分越可能「入库」。
参考文章:
千万别小瞧高企申报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若干难点,稍有不慎可能都会影响认定结果,导致不能通过高企认定。以下文方将一一剖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难点及其注意事项。
知识产权 如何准备知识产权? 准备多少数量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名称对申请结果是否有影响? 在申请知识产权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在认定当年申请的知识产权可以用吗? 财务成长性 如何规划财务成长性? 净资产是指什么数据? 如何计算财务成长性得分? 成立两年的公司如何计算财务成长性?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如何体现?体现在哪里? 如何在这方面取得高分? 立项报告如何撰写?有什么注意事项? 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 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怎么办? 需要提供什么相关材料? 没有编制研发费用辅助账可以申报吗? 高新技术领域难以确定 高企认定有八大领域,不少企业无法找到完全贴合公司产品和技术的高新领域,自身的定义没有找准,因此在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领域选择错误而无法通过认定的情况。 财务核算不规范 企业没有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多个研发项目经费雷同、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高新收入占比不满足要求或研发费用和销售收入占比不满足要求、不知道如何归集研发费用、不懂加计扣除等等,都将直接影响高企申报。 参考文章: 科研人员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企业没有了解透彻科研人员的认定标准和统计方法、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容易疏忽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导致科研人员入库有问题,科研人员占比不足,申报不通过。 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不高 企业纯粹为了申报高企而申请知识产权,所获得的知识产权与所申报的高新技术领域和研发项目关联性低,甚至与研发项目和产品的核心技术完全不搭界,张冠李戴,极易导致企业知识产权评分不高;知识产权名称没有体现高新技术含量,多项知识产权名称大同小异,知识产权申请时间过于集中的,也将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影响知识产权得分。 立项报告体现科研转化能力差 企业没有安排专人负责撰写研发项目的立项报告,科研人员撰写经验少,难以突出研发活动的技术核心,或企业开发立项报告书内容雷同,缺少具体研究内容,没有体现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导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 研发项目过于狭隘,体现不了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性,大多是对于原有核心技术的升级改造,新技术开发较少。 缺乏严格规范的研发体系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安排;提供的证明材料单一,制度和文件居多,没有提供执行情况材料,比如研发人员奖励、考核结果等。 企业如近三年有涉及环保、劳动、纳税的行政处罚,将不能申请高企认定。 二、高企认定代理申报的优势 (1)在申报前一年开展辅导工作,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合理规划,辅助企业申请高技术含量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得分; (2)申报前一年开展辅导工作,对企业财务方面进行辅导,及时调整财务指标提高财务得分; (3)规划好整个申报流程,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等。 按高企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准备科研成果转化证明,对研发立项报告进一步核查、修改和定稿 (1)高企代理有多年充足经验的,熟悉高企申报的政策变迁及背后的原因、高企申报的各个环节,了解每个阶段的申报要点,可以给企业提供专业且合理的建议; (2)在申请过程中,代理将提前审查项目资料,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 (1)将项目申报交由代理机构辅助申请,可极大节省企业投入的时间及人力; (2)实时跟进项目申报通知,让企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 (3)帮助企业合理规避申报风险,提高认定通过率; (4)针对高企抽查,代理机构也有经验告知企业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章: (4)高企抽查那些事时间 辅导内容 备注 申报前一年5-6月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知识产权进行规划,拟定合适的知识产权名称,辅助申请知识产权及撰写研发立项报告 实用新型至少需要8个月左右才能授权,搭配适当的软件著作权 申报前一年7-8月 针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辅导,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提升研发费用占比、净资产及销售收入增长率 留出近半年时间改进财务工作,下半年针对性提高财务指标得分 申报前一年10-11月 综合企业各项材料预估高企认定得分,分析各项分数给出改进建议 提前预估高企认定得分,针对可得分的项目再次加强提高 申报当年2-3月 1.协助企业及事务所出具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高新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及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
2. 挑选有代表性的大额发票及合同
3. 整理第四季度及全年研发活动、研发人员情况,定稿研发立项报告申报当年4-5月 提前整理好整套申报资料并查缺补漏,做好申报准备,密切关注高企申报通知 避免因申报材料不完整、内容杂乱而影响申报结果,查漏补缺
项目诊断:项目指标情况诊断,规避申报风险; 申报策划:策划申报材料的要点和技巧; 财务指导:解答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的财务知识,财务数据调整建议、统计报表填报审核; 材料编制:帮助企业编制、搜集、校审研发立项等申报材料,辅助研发立项时间、人员、费用分配; 专家初审:由内部专家评审团初步评审后递交材料; 难题攻关:跟踪、协调申报中各环节问题; 指导申请书填报、纸质材料准备及提交等。